古有凿壁偷光、囊萤映雪的苦读故事,今有林海音的窃读经历、鲁迅先生童年在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涯……阅读似乎已经成了现代文明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然而我也有着这么一段段的阅读经历。
六岁的我就早早地离开了家乡,和妈妈一同在爸爸的工作地方生活了一年。
北方的冬天寒冷刺骨,妈妈那段时间每天早上总是拿着一具热水壶和一本书到我的身边。从那时候起,我第一次开始接触书籍。妈妈告诉我那叫唐诗,是很多很多有名的老先生写的。但当她看到我满脸迷茫地听她讲这些,自己却先笑了。我也跟着笑。
后来,我慢慢理解古诗的韵味,我看到了李白先生“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惆怅;领略到了杜甫先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情逸致;悟到了李清照先生“欲语泪先流”的感伤情怀。正是小时候的阅读经历,为我后来对文学的热爱奠定了基础。
到了上小学的年纪,我便开始喜欢上了阅读童话故事。
从安徒生笔下善良的丑小鸭到格林童话中漂亮的白雪公主再到古希腊神话故事中的宙斯,这些人物在那时无不令我心心相念,做梦都想着能有像书中故事一样的世界。
到现在仍然清晰地记得当时我最喜欢的一个童话作者——卡斯特纳。当初是那样一本《会飞的教室》令我经历了感动、温暖、打抱不平的心灵过程,也是这本书和这位作者令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文学和阅读带来的心灵冲击。阅读就在这个时候慢慢成为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为我懂得了,当我难过时、无助时、开心时,书中的黄金屋都能帮我从大雪纷飞的严寒中牵引到四季如春的大地。
到了少年时期,我开始了初中的生活,我逐渐体会到散文和名家的文学底蕴。
依稀记得在初一的时候,第一篇课文就是莫怀戚先生的《散步》,起初有些疑惑,这些文字怎么变得这么陌生,变得这么奇怪?老师告诉我们这是散文。于是,我便开始了散文的学习。后来发现自己越来越沉溺于其中,妈妈说我长大了,不再是曾经那个稚气的童话小生。我先后又品读了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鲁迅先生的《少年闰土》,这些文章都非常值得揣摩,我从中知道了如何含蓄地表达情感,如何理性地对待生活,如何正确地关注身边的改变。
我还陆续知道了小说、现代诗、文言文等诸多文学文体,更重要的是我也有幸读到了外国作者的书籍。还记得我的阅读生涯中第一本看过的外籍小说就是海明威的《老人与海》,本来枯燥的文字令我苦不堪言,但语文老师却引导我看书要静心。我便慢慢领略到了书中的主旨和悄悄蕴藏的精神食粮。
初中学习的大门正徐徐关闭,而我在初中学到了阅读的重要之道。老师教会我读书要静心、要把自己代入其中、要学会以作者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要仔细揣摩其中的韵味,只有这样,才算是真正的读完了一本书。我相信我在未来的学习中会更加接近这个目标。
书,本身是人类用来交流情感的重要媒介,是人类文明的开端。而在音速发展的当今时代,书似乎已经成了奢侈品,取而代之的是日新月异的新型交流方式。但我想说,书籍,是氤氲我们心灵的唯一良方,多年以后你会发现书真的贯穿了你整个的人生轨迹,你会发现那是一段珍贵而又神奇的故事。
如果还来得及,那就读书吧!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如有任何问题请联系我们。